海報設計:王晨曦
孫韶華 董璐
剛買了房,就有人問是否需要裝修貸;剛投了簡歷,就有推薦就業(yè)、在職教育的電話打來問候;孩子剛上幼兒園,各種興趣班精準推銷接踵而至,且對孩子的年齡、性別甚至小名都一清二楚……
在實名制、網絡化越來越普及的今天,個人信息泄露越來越成為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,我們的行蹤軌跡信息、征信信息、財產信息、住宿信息、通信記錄,甚至面部活體信息,都可能被不法分子獲取。近日,新華社《經濟參考報》調查發(fā)現,從上游非法獲取、到中游數據交易、再到下游詐騙勒索,個人信息泄露背后已形成一條完整的黑灰產業(yè)鏈,就像一只看不見的“黑手”,滋生巨大的非法獲利空間,嚴重威脅著個人、企業(yè)甚至國家安全。
個人信息泄露現狀令人心驚膽戰(zhàn)。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某數據泄露監(jiān)測平臺自2018年正式運營至今,已發(fā)現數據泄露事件超70000起,影響到的人數超過2億。據業(yè)內人士估計,每年在“暗網”平臺出售的各類泄露數據多達上萬起,每年泄露的數據總量高達數十億條,交易金額超10億元人民幣!信息泄露的危害極大,不僅是騷擾和推銷,還有精準詐騙、騙取資金、綁架、敲詐勒索、安全攻擊等等。
必須堅決斬斷這只黑手。首先,要劃定信息收集“紅線”。什么樣的信息可以收集,收集來的信息做什么用,都要明確范圍、劃定紅線。其次,要加大打擊和懲罰力度。處罰金額不及安全防護成本、非法所得遠超犯罪成本等現狀必須改變。再次,要完善重點領域立法。備受關注的個人信息保護法、數據安全法落地在即,個人信息保護法律屏障逐漸構筑。此外,還要進一步加快升級安全技術,運用技術手段保護好個人信息,避免大數據成為不法分子獲利的工具。
只有多方努力,共同發(fā)力,才能徹底斬斷信息泄露背后的“黑手”,筑牢信息保護的“防火墻”。 |